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
海澱園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發源地,也是我國第一個科技園區的誕生地🧑🏿🦱,先後歷經了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海澱園👨🏼🔧、中關村示範區核心區等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海澱園規劃面積174.06平方公裏🧗🏻♀️💁,占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總面積三分之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意昂3核心區,同時也是中關村人才特區、國家級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金融創新意昂3🧌,已成為推動全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海澱園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立足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按照蔡奇書記的“四個聚焦”以及陳吉寧市長等市領導對中關村科學城提出的任務要求,全力以赴推進創新生態提升和新型城市形態構建🦉,努力挖掘釋放內生動力,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意昂3核心區建設,實現了向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的新邁進。
創新產出方面,實現效率和質量雙提升🎲。2017年🧝♂️,園區企業總收入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占示範區的40%。海澱園地均產出率約108.6億元/平方公裏,勞均產出率約178.1萬元/人。海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057.8億元👼🏿,同比增長16.2%,高於全市11.7個百分點💐。海澱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過8980家🍥,同比增長約18.5%,高於“十二五”期間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獨角獸企業數量達37家👩🏼🚀,占全國四分之一👨🏻🦱🤹🏻♀️,總估值近1500億美元。海澱園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中😝,符合新經濟特征企業占比高達73%,新經濟企業總收入占到園區納統企業總收入的7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3%)。
創新競爭力方面,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繼續領跑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2.08萬件👨🏫,占北京市的45.2%🧙🏻。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2件,是全國的28倍💁🏽,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海澱區技術市場成交總額達到1620億元🩰🚣🏿,占全市37%。海澱駐區單位主持完成的51個項目分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占北京市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65%🕡,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19%。駐區單位主持完成的89個項目獲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獎,占北京市獲獎項目總數的46%。
創新生態方面,雙創環境持續優化。全區已初步形成9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占北京市的55%),105家市級眾創空間(占北京市的49%),67家創新型孵化器(占北京市的70%)👫🏻,21家大學科技園、150家集中辦公區的創業服務體系📠,總孵化面積達260萬平方米⚾️,形成由集中辦公區、創新型孵化器、創客小鎮、專業園區等不同載體構成的能夠滿足創業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的雙創生態體系👊🏿👩🏼🎓。在首批全國雙創示範基地評估中名列第一。